4月2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2022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公示公告》,開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列入2022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50個創建名單之一。
近年來,開江縣立足發揮釋放集成改革的綜合效益,把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重大改革平臺,以改革項目化、清單化方式,整合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等改革事項,系統推進園區管理體制、市場運營、集體經濟培育等6大領域改革,不斷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耦合度和穿透力,園區先后獲評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和全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等殊榮,為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賦予了強大動能。
主導產業優勢明顯
開江因田而生、因田而美、因田而興,有近32萬畝的優質稻田資源。
近年來,開江充分利用冬閑田發展水產養殖,循環養殖蝦蟹,年產量5700噸、年產值13.7億元,實現了“一田雙收、穩糧增收、一舉多嬴”。優質稻、大閘蟹、小龍蝦畝產綜合效益基本實現“千斤糧萬元錢”。
“目前園區‘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18個,‘稻田+’有機魚、稻蛙香米通過有機認證,‘開江大閘蟹’‘開江小龍蝦’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種養循環+有機認證’的開江綠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遍_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規劃啟動建設“稻漁之窗”微田園綜合體、“鄉愁記憶”省級旅游度假區、“開江糧倉”游學區、“田米水鄉”AAAA級旅游景區和“川東紅源”山地游擊體驗區“五大農文旅融合示范點”,已經建成美麗鄉村特色院落、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體驗區、李家大院等景點,形成田鎮、田院、田居、田景和田品獨特景觀,成為“成渝遠方·田城開江”的現實寫照。

為搭建農事集成服務商平臺,開江縣與中國水產科學院、上海海洋大學、四川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專家大院4個,建成為農服務中心、數字農業信息平臺和智慧農業管理中心,配套自動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等機械化設備2000余臺,農業機械率達到96%,社會化服務覆蓋面達到98%,高素質職業農民村民小組占比達到90%以上,園區勞務服務、土地托管、農資購銷、生產技術、信息云等“農事一體化”體系加快形成。
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走進園區,一片片水田波光瀲滟,與藍天白云相互交映。田間,園區的工人一邊聊著家常,一邊忙著手上的活計。據了解,園區不少工人都是任市鎮轉洞橋的村民,平時在家照顧老人小孩的居多,比起賦閑在家,在園區里面務工還能為家庭帶來一部分收入。
“我家有生病的老人要照顧,平時有空就來園區打點零工,一天有80塊錢的收入。一年算下來能夠為家里帶來4000多元的收入?!痹趫@區務工的鄭運英對記者說。
鄭大姐的工友蔣昌菊是園區內三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常用工,她笑著對記者說:“我在公司上班已經有兩年多了,每個月有2000多的工資,一年下來也有2萬多的收入?!?/p>
產業園始終把促農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園區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自主發展、飛地發展、資金托管發展等模式,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要素,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先后成立了76家村集體農業發展公司,采取“產業基金、‘政融?!谫Y、政府擔保貼息”等財政金融政策帶動農民發展“稻田+”產業,帶動園區內外就業人數達1.46萬人,探索建立“33211”村集體經濟利益分配機制,園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5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2.7%。
規劃布局科學合理
開江按照省委以片區為單位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部署要求,將地理位置、產業布局、生態功能、民俗相近的5個鄉鎮67個村納入園區規劃,統籌布局“一環三區三園五點”,著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先導區、川渝毗鄰地區共同富裕先行區、成渝鄉村振興示范區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園區規劃面積達到460平方公里。同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與重慶市梁平區合作,按照“一橋一環三區”總體布局,規劃建設開梁合作示范園區,發展30萬畝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攜手打造川渝毗鄰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平臺。
“我們始終堅持‘園區發展一體推進、社會事務屬地管理’的總體思路,構建‘領導小組+黨工委(管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鄉鎮’管理體系,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定園區發展規劃、改革創新和支持政策等重大事項?!遍_江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開江縣稻漁現代農業產業園黨工委(管委會)具體負責園區統籌、協調、管理和服務等具體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為園區規劃編制、重要政策、重大問題、制度建設等方面提供決策咨詢,5個鄉鎮負責轄區內涉及現代農業園區土地流轉糾紛調解、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等工作。□圖/開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文/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程科 通訊員 王小霞
來源:達州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