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交厨房,​与陈林/刘道华/曾建龙的“设计之约” -尊龙凯时

4008-599-388
西班牙德赛斯岩板官方二维码
当前位置: 尊龙凯时 新闻 > 活动展会
「设」交厨房,​与陈林/刘道华/曾建龙的“设计之约”
2020-04-22

一场与德赛斯的“厨房之约”

一回餐饮设计大师的华山论剑

一次关于时下最hot「餐饮设计秘笈」的探讨


4月16日 晚上19:00

「德赛斯岩板」联合「江南名师汇」

邀请到了陈林/刘道华/曾建龙

三大中国餐饮设计界的顶尖大咖

莅临德赛斯杭州体验中心

打卡地址「杭州市上城区涌金广场六楼」


「设」交厨房,与陈林/刘道华/曾建龙的“设计之约”

德赛斯岩板美食家担当——杭州区域总经理李勇亲自"出马"


在这场“厨房之约”中

以现代厨房设计理念为主题

深入挖掘新时代下厨房的新功能

拔开后疫情时代的餐饮设计迷雾


「设」交厨房,与陈林/刘道华/曾建龙的“设计之约”


据后台数据显示,1个小时的时间里,数千粉丝光临直播间,现场评论逾200多条,累积有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观众汇聚直播间参与收看互动。


「设」交厨房,与陈林/刘道华/曾建龙的“设计之约”


/ 直 播 回 顾 /


陈 林

陈 林


q:您被誉为“中国精致餐厅设计第一人”,曾说过让顾客一眼爱上餐厅有几大特征,能再给大家讲下哪些特征吗?


陈林:我从事餐饮设计行业30余年,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收餐饮设计费的设计师。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餐厅?总结下来主要有几点:首先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人脉;其次,必须与甲方的价位、定位,以及每个城市的消费观、审美观等因素密切结合。


“业主为什么找我做设计”,这是值得设计师去反思的一个问题。对于我而言,如何通过我的设计为客户的产品增值,这是我的命题。作为一个好的设计师,我们不是为了接项目而做项目,而是去思考如何跟甲方共同成长。我经常说:餐饮设计师是商业设计师。商业设计师应该服务于商业,包括整个项目跟踪、呈现、市场调查,都要体现出一个服务团队的力量。

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可以发现甲方对于设计师的核心诉求不是价格,而是投资的安全性。所以说,无论是年轻设计师还是老一辈设计师,都要保持一颗服务心,提高甲方的信任度。

q:据悉,您设计的新家快要完工了,对于家里的厨房有一些什么样的思考?


陈林:我们家的厨房设计由我太太主持。从美学角度层面而言,我就做了一件事情:在厨房旁边单独设计了一个4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所有需要收纳的东西都在小房间里。


q:您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


陈林:我的新家差不多打磨了5年,今年即将完工。我认为家居设计应该是从实用到美,而不是从美到实用。正如曾兄所言,我的家也非常注重收纳,也不是为了豪华而豪华,更多的是体现我这三十几年的收藏,包括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以及当代文化的关系。其中,我做了两个小的院落,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使得空间形成有趣的对比。


家应该是充满多样性且温馨的,以及我们对文化植入这个主题思想的思考,包括家具的应用,也需要反复思考。

q:疫情让中国的餐厅按下了暂停键,餐饮的不景气,同样影响了我们设计师的发展,餐饮空间设计师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业务压力?请您给予年轻设计师一些鼓励和建议。


陈林:我认为现在是设计师最好的时候。从餐饮角度而言,我反而会比以前更贵。比如他的预算是300万,有可能我只需要250万就能完成,但是我的设计费比以前更高了。因为我要做新的模式:如何将造价放低,如何灵活性更大?如何把效果做得更好?这个是最主要的命题。


其次,年轻人应该有新的组合能力,有共同志向、想做好作品的设计师组合在一起,共同创造更好的明天。















刘道华

刘道华


q:您设计了那么多中国“最贵”餐厅,跟甲方打交道有何经验分享?


刘道华:每一个优秀的餐饮品牌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当我们跟中国最优秀的餐饮人在沟通设计的时候,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其成功的缘由,从而根据它成功的dna挖掘其品牌背后的故事,再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它具象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我们不具备的知识与文化。


在餐饮领域,可能需要n种方式去诠释每一个品牌的故事,从而去实现它的价值。因为餐饮本身的 dna跟属性,它是需要通过设计的媒介/设计的手段,包括环境,来向社会传达它真正的的精髓。餐饮品牌背后承载的一定不是一个设计师的故事,而是品牌创始人的故事与精髓,我们要体现餐饮本身的属性。


此外,餐饮设计师一定不是扮演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的角色。根据去年的数据报告,我们发现对于90后这些消费群体来说,环境排在第1位,但是环境改变不了整个餐饮本身的属性。因为餐饮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模式,设计表达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q:这次疫情,让大家都宅家很久,每天计划着早中晚餐,食物和厨房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道华:我曾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每设计完一家餐厅就学会一道菜,当我做了100家的时候,我就学会了100道菜。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一道菜也没学会,这个远大的理想尚在征途。

q:后疫情时代,餐饮设计是否有一些变革?


刘道华:回归一个命题:餐饮未来的路在哪里?对于餐饮本身来说,现在有两种方式去解决。首先,大量的缩短投资,比如我们接触很多优秀品牌,比如西贝、海底捞等连锁品牌,大家都在大量的缩短投资。其次,疫情当下的未来餐饮,它是讲究投资回报率的。随着大量的餐饮人撤出这个领域的同时,又有其他人去投资餐饮的领域。对于投资人来说,他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为:如何来投资餐饮?第一个肯定是性价比,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参与人他一定会注重投资资金的回报率。第二个就是说未来餐饮设计的方向,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方向。

疫情之后,我认为一定不是强化物质的重要性,而是强化个性化的存在。回归到我们设计本身,我们在探讨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联性。疫情之后,对于未来所有的餐饮酒店甚至是商业项目而言,这个命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未来的一个方向。


q:疫情让中国的餐厅按下了暂停键,餐饮的不景气,同样影响了我们设计师的发展,餐饮空间设计师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业务压力?请您给予年轻设计师一些鼓励和建议。


刘道华:当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先“活着”。其次,正如陈林老师所言,用我们的设计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觉得这两条建议真的非常好。一个设计师的路线还很长,我们才刚刚开始点生活,懂点人生,并不需要着急,先好好活着,练好内功。
















曾建龙

曾建龙


q:您曾说过东方美学要抛开符号,回归当下,您的很多作品都是东西融会贯通,又很和谐,如何把握这个和谐度?


曾建龙:可能当下很多设计师会去执着于探寻东方美学甚至是每个作品的出处,喜欢寻根问底。但是,过去更多的只是沉淀的借鉴,而不是拿来主义的去用。我们应该活在当下,去思考现在与未来。

现代人的审美方式也在裂变,其美学结构、受教育程度、信息接受度等更加趋向于扁平化。设计师作为美学导向的创意者,到底要提供什么样的美学方式去适应现在的消费观?是做具象的还是做抽象的设计;是做形式表达还是做内在的驱动方式。这些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为什么我说用西方的方式去看东方?因为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化浪潮中,设计师在思考美学结构的时候,我希望是轻松的、自然的,不需要背负太重的包袱。比如说我自己在做项目的时候,更加强调的是:舒服,以及愉悦当代,甚至会有一些夸张的手法。就像玉玲珑,我们看到的空间是自然态的,但其中埋下了很多人没有看到的一些细节,而且这些细节一定是教科书上不具备的,它来自于陈林老师的经验、生活、思维闪光点……我们也是一样,通过大量的旅行去体验、感悟生活,并通过好的项目不断梳理自己的美学结构。虽然这种美学结构现阶段可能不太成熟,但是我愿意去突破自己,去尝试新的挑战。

如何做更有烟火味、更有生活化、更有温度的设计,而不是一个形式表现的设计,可能是很多年轻设计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无论是酒店、餐饮、住宅还是商业办公项目,我们都是围绕这个思路去探索。关于风格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认为风格是建立在业主的客户定位,市场定位包括城市文化的基础之上,只能去重新去体验、构建,最终才能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调性以及合适的方式去赋予它生命。

是为了接业务而做业务,还是为了去寻找自己内心的美学追求,从而通过城市文化的构建、业态的梳理、美学组织方式去赋予它新的生命,这个才是我们现在的初心,也是我们在不同业态里面的思考。因为,设计最终是为了商业服务,而不是商业为设计服务。

q:这次疫情让大家都宅家很久,每天计划着早午晚餐,食物和厨房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曾建龙:我觉得做饭和做设计一样,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私宅,对厨房的研究较为透彻,它不仅仅要解决功能尺度,收纳也尤为重要。懂得下厨的设计师,才会更懂得厨房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性。

我们要做一个有温度的空间,真正融入其中并思考生活的细节,而不仅仅是只是注重形式感的表皮,更多的去投入在生活。其次,厨房内部结构是否有做加固是我比较关心的,我们需要去考虑用户的使用方式。从小厨房到大厨房,如何把收纳系统做到极致,然后倒推到你的形态,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思考。

通过这次疫情,我觉得家居设计:第一、需要更多的考虑关爱与互动,比如说增加一些隐性的互动方式。第二、我觉得健康可能是我们设计师下一步要思考的核心要素。第三、设计不再只是追求昂贵的材料或者华丽的表达,更加注重生活的内核。此外,家居收纳设计会越来越被重视。

q:2020年,厨房设计有哪些新的趋势?


曾建龙: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产品结构的裂变这是毫无疑问的。厨房空间会从过去的单一功能中解放出来,变成一个体验式的功能,甚至是一个互动叠加的功能。90后、00后的这一代人群,他们的用餐需求绝大多数由餐饮公司解决,大多是周末在家且把厨房变成一个家人的情绪道场,这个情绪道场实际上是指这个空间能够产生家庭文化的故事。所以我觉得厨房未来会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厨房甚至有可能变成了水吧、书房甚至是社交体的概念。


q:疫情让中国的餐厅按下了暂停键,餐饮的不景气,同样影响了我们设计师的发展,餐饮空间设计师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业务压力?请您给予年轻设计师一些鼓励和建议。


曾建龙:2020年,我认为对于小设计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着”,不忘初心明年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说公司有压力,裁员是最简单的方式;或者想办法去为别人服务,甚至是放低自己的价值去服务一些业务比较好的机构。其次,我觉得设计不应该有界限,向多维度跨界发展,你的生存机会会更多一点。



我们的故事始于厨房

在有德赛斯陪伴的宅家日子中

我们记录了最美好的“食光”见证


设计与热爱在复苏的路上

在慢放的步履间

期待大家能整理好自己,更好地出发~






网站地图